11月17日,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发表题为《精确和态势——国防开支趋势和2023财年预算申请》的报告,提出美国国防部需采取措施,确保预算与国防战略需求匹配,但目前美军缺乏足够的武器储备,也没有建立强硬的威慑态势。“一旦与中国发生战争冲突,想要防止其取得胜利,拉长战线进而击败对方,就必须拥有充足的精确打击武器,及采取分布式、有弹性的威慑态势,”报告表示,“可是,现在美国国防部是否拥有足够武器装备来实现以上目标值得怀疑”。报告对2023财年国防预算申请进行了评估,并从高端军火储备量和建立强大国际军事态势方面的投资研究指出,该预算方案不足以支撑未来五年的防御计划,如果要提高威慑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报告称中国正在加强军备力量,其防空系统将会拦截美国武器,增加美武器储备需求。另一方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美国以前在中东的冲突教训表明,常规战会消耗大量的弹药储备,并给美国武器供应能力及国防工业应对突发需求的能力带来压力。报告在研究美军关键常规弹药储备量及未来采购计划后发现,各军种热衷于投资远程武器,对精确打击武器的投资有限,特别是反舰武器和区域效应武器,而这正是对抗中国所必须的。但是国防部并没有充足的储备来抵御对手,当然也不会有足够的精确制导弹药进行长期战争。通过对过去15年来的弹药采购情况比较发现,每年的弹药实际采购量波动较大,且与计划采购量存在偏差,这种采购行为使得精确制导弹药相关的国防工业基础更加薄弱。美国国防工业几十年来,一直在力求节约和创造效率,几乎没有能力迅速扩张和提高武器生产。为了威慑中国,驻扎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军队必须能在受到攻击时有效地投射力量,这需要分布式和有弹性的威慑态势以及充足的弹药储备。在评估了自2011年“转向亚洲”战略以来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投资态势之后,报告认为美国国防部做得还不够。虽然2023年的军事财政预算,在太平洋地区的资金投入超过了欧洲,但用于提高美军生存力的支出还是不够。在与中国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有必要储存大量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武器弹药,并采取分布式和有弹性的威慑态势,以防止中国迅速取得战争胜利,从而拉长战线保存实力,并能有效击败对方。美国国防部今天是否已经拥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来实现这两个目标值得怀疑。因此国防部还有很多迫切的工作要做,以提高美国未来获胜的机会。本报告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国防预算的收支状况及资源分配。第二部分着重讨论精确制导武器投资历史和未来趋势。第三部分考察了自“转向亚洲”战略实施以来,印度洋-太平洋和欧洲这两个主要战场威慑态势的投资。最后一部分给出结论。报告原文见联合作战情报参考网,点击原文链接获取,
724517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