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专家眼中的两岸关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2024-05-31 00:03:12   |  723 人气

本文内容编译自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今年1月份的一个调查报告《美台专家眼中的两岸关系》这项调查结果揭示了美台专家在某些问题上的共识和分歧,现对报告作简要介绍。文中观点源自报告,不代表本智库立场。

  一、美台专家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2024年对台湾而言是关键的一年。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在1月的选举中获胜,这意味着民进党将实现前所未有的连续三届执政。中国一直反对民进党及现任领导人蔡英文,担心赖清德比蔡英文更坚定主张“台独”。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对52位美国和35位台湾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一项调查,评估中国在2024年及以后可能采取的行动,为美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面对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压力,台湾需要美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而美国也需要与盟友和伙伴加强协调,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

二、中国能力评估

(一)执行隔离、封锁和进入行动的能力评估

在军事能力方面,多数美台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具备“隔离”“封锁”行动的能力,但对“进入”台湾的能力评估较低。台湾专家对中国军事能力的评估普遍比美国专家更保守。例如,80%的美国专家认为中国目前有足够的能力对台湾实施有效封锁,但持这种看法的台湾专家只有60%。     

(二)封锁行动的有效性

对于封锁行动的有效性,大多数美台专家认为单靠封锁无法迫使台湾统一,要么是因为封锁可能升级为进入,要么是因为迫使台湾屈服需要进入。只有极少数专家认为最大限度地封锁和施压就足以迫使台湾统一。这反映出台湾的抵抗意志被普遍看好,同时也凸显了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风险。

(三)2027年军事现代化目标的影响

中国要求PLA在2027年实现对台军事行动所需能力,但大多数美台专家并不认为这个时间表会对中国采取隔离、封锁或进入行动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行动更可能取决于其战略目标,即是惩罚台湾还是强迫统一。美台双方在这方面的共识,意味着中国的政治考量可能超越了军事准备的进程。

三、影响中国动武的因素

(一)中国的战略目标

政治和战略目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的行动方针。如果中国的目标是惩罚和胁迫台湾而非立即武统,多数专家认为在未来五年内最有可能采取“隔离”行动。其中,美国专家认为针对台湾离岛(如金门、马祖)的隔离可能性最大,而台湾专家则认为针对台湾本岛的隔离可能性更高。如果中国的目标是立即武统,解放军主导的高烈度联合“封锁”被视为最可能情景。这表明“隔离”通常被视为较低烈度的选项。   

(二)中国动武的意愿和决心

中国动武的意愿和决心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在高烈度军事行动的持续时间方面,71%的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愿意维持至少一年,但持这种看法的台湾专家只有51%。在对美使用核武器方面,44%的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敢于在台海冲突中对美国或联军使用核武器,而只有11%的台湾专家有同样看法。可见台湾专家对中国动武的意愿和决心的评估普遍低于美国专家。    

(三)台湾的抵抗能力和意志

面对中国封锁,台湾的抵抗能力和意志也至关重要。如果美国支援力度不大,近60%的美台专家预计台湾最多只能坚持一到三个月。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台湾将很难对抗中国的封锁超过三个月。尽管台湾近年来在提升防卫能力和储备方面做出努力,但面对可能的中国武力攻击,台湾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和考验。

四、美及盟友如何应对

(一)美国介入的可能性

当被问及如果中国在未来五年进入台湾,美国是否会出兵干预时,近乎所有美国专家都表示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他们对美国应对封锁的信心也很高,但对低烈度的隔离和夺取离岛等情景,美国介入的预期明显降低。相比之下,台湾专家对美国介入的信心普遍没那么高,尤其在隔离情景下,这可能与美国支持的条件性有关。近年来,中国也加大力度在台湾散布有关美国可能“弃台”的信息。

(二)美国盟友和伙伴介入的可能性

美国盟友和伙伴是否参与台海冲突,台湾专家的信心更低。只有针对中国进入进入失败后的封锁,才有半数以上台湾专家对美国盟友出手相对有信心。美国专家的预期略高一些,但总体而言,双方都认为美国盟友介入低烈度冲突的可能性不及美国。日本作为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盟友,与台湾地理位置接近,其介入可能性相对更高。

(三)威慑中国的最佳手段是什么?    

美台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非常一致。多数人认为,最适当的做法是75%的威胁和25%的保证。也有不少人主张威胁与保证各占一半,还有少数人主张几乎纯粹的威胁。总的来说,威胁应多于保证已成共识,但具体比例还有分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面对不断升高的台海局势,单纯的保证已经不足以威慑中国,但过度使用武力威胁又可能适得其反。

五、地缘政治的影响 

(一)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地缘政治事件。如果中国认为选举结果不利于自身利益,专家预期中国将采取较为克制的应对措施。近半数台湾专家认为中国最有可能采取强硬的非军事手段,而多数美国专家则担心中国可能在台湾周围举行大规模军演,制造临时的封锁效果。不过双方都不太认为中国会在2024年底前采取隔离、封锁或进入等更激进行动。

(二)2024年台海危机的可能性

时机选择方面,40%左右的美台专家认为中国会等待新领导人上任后出台新政策,再作反应。其他人则预计中国不会等待,但在最激烈反应发生在就职前还是就职后存在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国认为选举结果有利于自身,80%以上的美台专家认为中国将寻求改善两岸关系。这表明中国的对台政策并非完全僵化,而是会根据形势变化作出调整。

(三)中国经济走势的影响

大多数美台专家并不认为中美关系近期缓和的努力能显著降低2024年爆发台海危机的可能性。约67%的美国专家和57%的台湾专家认为明年发生类似1995-1996年台海危机的可能性较大。这反映出两岸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专家对“转移矛盾”理论有不同看法。约一半的美国专家认为经济因素不太影响中国对台动武的考量,而台湾专家则相对更担心经济困难可能刺激中国冒险。    

六、结论

(一)美台专家眼中的两岸关系前景

这项调查揭示了美台专家对两岸关系前景的普遍担忧。尽管对具体问题存在分歧,但双方都认为2024年将是两岸关系的关键一年,台海危机爆发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的对台政策转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选举结果,以及新领导人的两岸立场和政策。中国需要在“惩台”“促统”之间取得平衡,避免因过度施压而适得其反。

(二)报告对美台双方的启示与建议

对台湾而言,提升全民防卫意识,加强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至关重要。在面对中国武力威胁时,台湾需要美国这个强大盾的坚定支持。但台湾也不能完全依赖外援,还要努力增强自身的防卫能力和危机抵御能力。只有在威慑和谈判的双重保障下,才能在中国强大的压力下维系两岸和平。

对美国而言,继续向台湾提供必要的政治、军事支持,有助于维护台海稳定,同时也符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但美国也需要审慎管控对华政策,避免过度刺激中国,导致局势恶化。加强与地区盟友的协调,共同制定应对台海危机的预案,将是美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报告原文已在联合作战情报参考网分享,请点击原文链接下载。


联参智库现有全球军事领域情报资料80万份,纵向贯穿战略规划、条令法规、指南手册、标准报告,横向覆盖全球主要50个防务智库报告。

资料专题,作战概念、指挥控制、无人系统、人工智能,试验鉴定等;

数据产品,如全球武装力量数据、军用无人机数据等;

软件产品,如全球装备参数数据库、全球现代军用飞机数据库等;

译文产品,如参联会系列文件、联合部队作战与条令等;

研究报告如世界无人作战力量建设、星链反制等。

上一篇:浅谈美国核武器现状

下一篇:《俄罗斯核威慑》-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
收藏
相关资源
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英国的风险与机遇 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英国的风险与机遇
RAND_RRA3169-1 为敏捷战斗部署培养战斗支援任务就绪空军 RAND_RRA3169-1 为敏捷战斗部署培养战斗支援任务就绪空军
台湾对大陆灰色地带行动的演变性应对 台湾对大陆灰色地带行动的演变性应对
CSIS European Trilateral Track 2 Nuclear Dialogues CSIS European Trilateral Track 2 Nuclear Dialogues
Vital Signs 2025 国防工业基础健康与就绪状况 Vital Signs 2025 国防工业基础健康与就绪状况
美国情报界2025年度威胁评估 美国情报界2025年度威胁评估
导弹干扰和交战模式 导弹干扰和交战模式
调整美国国防战略适应大国竞争 调整美国国防战略适应大国竞争
热门资讯
IISS发布2023年《全球军力平衡报告》Military Balance
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2024年全球军力平衡报告》-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 IISS
美国国防部发布2022年《美国国防战略》、《美国核态势评估》和《美国导弹防御评估》
各国智库关于俄乌战争的研究报告汇集(更新)
《2022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 中译文 第一部分
《未来作战概念》2023-美国空军
《2025 财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案(NDAA)》-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
芯片大战: 争夺世界上最关键的技术
无人部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报告简介